目标
确保消防设施100%完好有效,符合《消防法》《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等法规要求。
通过日常维护、专业检测、应急演练,构建“预防为主、防消结合”的校园消防安全体系。
核心原则
全员参与:明确校长为消防安全责任人,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,各部门负责人分级管理。
专业保障: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维保单位,结合校内自查,形成“双保险”机制。
重点管控:针对实验室、宿舍、食堂等高风险区域,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。
日常检查
频次:每月由专人检查消防栓、灭火器、应急照明等设施,记录设备状态。
内容:检查消防栓水压、灭火器压力表、疏散指示标志亮度,清理设备周围杂物。
整改:发现隐患立即上报,24小时内完成维修,并记录整改情况。
年度专业维保
范围: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、消火栓系统等全面检测。
要求: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检测报告,对老化设备及时更换。
示例:如天津大学2025年灭火器维保项目,中标金额约23.65万至51.61万元。
台账与档案管理
建立消防设施电子台账,记录设备型号、安装位置、维护记录。
档案保存周期不少于5年,供监管部门检查。
区域 | 风险点 | 管控措施 |
---|---|---|
实验室 | 易燃易爆化学品、电器设备 | 实行双人双锁管理,配备灭火毯、沙箱;实验前检查线路,禁止违规操作。 |
学生宿舍 | 大功率电器、私拉电线 | 禁用电磁炉、电热毯,每周检查插座过载情况;安装限电装置,违规用电自动断电。 |
食堂 | 燃气管道、油烟管道 | 每日检查燃气泄漏报警装置,每季度清洗油烟管道,避免油垢积聚引发火灾。 |
图书馆 | 密集书架、电气线路 | 防火分区符合标准,配备烟感探测器;禁止携带易燃物品入内,下班后切断非必要电源。 |
预案制定
针对不同火灾场景(如实验室火灾、宿舍火灾)制定专项预案,明确疏散路线、集合点、通讯方式。
预案每年修订一次,结合校园改造、法规变化动态调整。
演练与培训
频次:每学期至少1次全员演练,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首次培训。
内容:模拟火情报警、初期火灾扑救、疏散逃生,使用烟雾弹增强真实感。
考核:演练后评估师生响应速度(如从报警到集合不超过3分钟),对不合格人员补训。
物联网监控
安装智能烟感、电气火灾监测系统,实时传输数据至消防控制室。
示例:某高校通过物联网平台,将火灾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。
数字化台账
使用消防设施管理APP,扫码查询设备信息、维护记录,自动提醒维保周期。
内部监督
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抽查维保记录,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通报批评。
建立师生消防安全举报平台,对有效线索奖励50-200元。
外部监管
配合消防部门年度检查,对责令整改项限期完成并反馈。
参与教育系统消防安全评比,学习先进经验。
本方案通过“制度+技术+演练”三维保障,构建校园消防安全闭环。建议学校每年安排专项预算,将消防维保纳入绩效考核,确保措施落地。通过持续优化,力争实现“零火灾、零伤亡”目标,为师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电话:13366405483
电话:010-69552656